第一百二十一章 牛眼窩頭
關燈
小
中
大
過了年以後,隊上的胡蘿蔔窖空了,紅薯也只剩了留作種子的一小部分。臘梅沒的折騰了,只好往隊上的糧囤裏隨去年冒雨搶收的玉米。
此時隊上的糧囤裏,玉米也不過兩千多斤,小麥三、兩百斤。
臘梅手裏,搶收的加上用賣嫩玉米的錢買的兩千六百來斤,也就五千多斤和一千多斤玉米穗兒。再就是給父母親準備的一千多斤玉米了。
給隊上的是給隊上的,給父母的就是給父母的,她命令自己一定要做到公私分明。
自己重生的目的,就是為了回到父母親身邊,回報父母親的養育之恩。
由於情況特殊,重生在一個小傻妮兒身上,受到了隊上的特殊照顧。隊上的困難她也一定要管。
這兩下裏的恩情她都要回報。但要做到公私分明,讓自己心裏平靜。
隊上的糧食,囤裏的加上她手裏的,也過不去一萬斤。按現在的吃法,也就兩個月的口糧,還得說省著吃。
歷史上的五九年可是大饑荒之年。由於幹旱,小麥顆粒無收,秋糧大幅度減產,只收了點兒晚秋作物。這點兒糧食對一年的大饑荒來說,實在是微不足道。
往外隨了幾天,由於隨一點兒少一點兒,手裏的糧食眼看著下,臘梅心疼了。
為了讓隊上的糧食延長的長一些時間,讓社員們每天都能吃上頓糧食飯,臘梅把每天隨改成了隔日隨或者三天一隨。
保管鄭金棟每天都在密切關註著隊上囤裏的糧食,哪天增長了,增長了多少;哪天沒增長,都記得清清楚楚。
“這幾天給的不多了。”保管鄭金棟找到隊長王貴蘭:“囤裏的玉米下去的‘噌噌’滴,有時兩天,有時三天見長一回。”
王貴蘭“吧嗒”“吧嗒”抽幾口旱煙袋,吐出一片濃煙。然後磕了磕煙袋鍋兒,下狠心說:“告訴食堂裏,蒸的窩頭小一點兒!”
“提留呢?”鄭金棟提醒。
王貴蘭搖搖頭:“還沒聽說哪個隊要了來哩。去年我偷偷讓臘梅給算了算卦,白頭發老奶奶說要不來了。不過我想去試試。萬一有希望,也是隊上的福氣。”
過去他希望白頭發老奶奶算的卦準,這一回卻希望不準。他真希望能把提留要回來。六、七千斤呢,省著吃能吃兩個月。
要是要不來,白頭發老奶奶再不給,或者給的少了,這個蠟可就坐大發啦!
這時,王店村各個生產隊都沒糧食吃了。在一次村委會開各小隊隊長會議的時候,各隊隊長們都聯合起來,一塊兒向大隊反映,要求大隊向公社要回過去上交的提留。
大隊支書去了公社,卻被公社書記罵了一頓:“你們是種地的,卻跑來給公社領導要糧食?公社是種糧食的地方嗎?別說公社裏,就是縣裏、署裏,也種不出糧食來。
“種糧食的向不種糧食的要糧食吃,我說你是腦子進水了,還是別有用心。”
村支書為村裏的事受了氣,自是要發出來,回來把各隊隊長罵了個狗血淋頭。
隊長們挨了村支書的罵,一個個腿都軟了:罵是小事,不返還提留,這一大春天吃什麽?
沒有辦法,王貴蘭只好命令夥房把窩頭小了再小,最後成了名副其實的牛眼窩頭,一口就能吃完。
仍然是大人兩個,小孩子一個。大飯量的人連半飽也吃不了。人們的怨言更大了。
隊長王貴蘭也不解釋,任人們磨叨。因為他越解釋,人們的怨氣就會越大。
盡管有牛眼窩頭吃,人們連半飽也吃不了。便到處找去年扔的爛白菜幫子、根達菜疙瘩、地裏剛剛鉆出來的野菜芽兒,洗凈剁碎,到食堂的大鐵鍋裏煮熟,摻在稀粥裏吃。
來夥房煮野菜的人越來越多,就連隊長王貴蘭、保管鄭金棟的女人,也端了野菜來食堂裏挨個。人們你吵我嚷,你爭我奪,夥房裏經常亂成一鍋粥。
有的都快做晌午飯了,還輪不到她煮早晨的野菜,氣得在庭院裏跺著腳地罵。
母親馬惠恩也端著洗幹凈的野菜來食堂煮。
臘梅看在眼裏,疼在心裏。但她沒有金手指,弄不來更多的糧食,而自己手裏的糧食又有數,只能一點兒點兒往外隨,而且隨一點兒少一點兒。
但臘梅清楚,就是這個生活水平,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。
母親那邊她手裏倒是有糧食。去年折騰買賣賺了一千多塊錢,她全給他們買成了玉米,就是預備著今年春天添補他們的。食堂已經吃不飽飯,到了往外添補的時候了。
現在家裏沒有鍋竈,要添補,只能自己在前世自己租賃的家裏做熟了,再往這邊拿。
好在現在天氣還不熱,空間通道也有保鮮作用,蒸一鍋幹糧能吃幾天。
更難得的是,前世自己租賃的家,就是現實中老家東邊的閑院兒。臘梅只需在空間通道裏來回穿過,就能從前世來到現實中老家的東邊——也就是後來自己的家、五十年以後王貴勇租賃給自己的宅院。
閑院兒是在胡同頭上,很少有人經過,這又為臘梅來回穿越提供了隱蔽場所。然後再從大門裏進老家,方便的很。
臘梅在前世加工了幾十斤玉米面,用前世王曉葉給的面粉做酵子,用溫開水把玉米面燙一下,和上發開的稠酵子,略餳了餳,蒸了一鍋發面窩頭。
由於是白面酵子,蒸出來的窩頭既有小麥粉的清香,又有玉米面的甘甜,比白面饅頭不在以下。
五印鍋蒸兩屜,一鍋也能蒸四十多個。但臘梅不敢一下全給了母親。不是怕母親浪費,而是怕再像黃面窩窩那樣,被小叔的大嘴一頓吃上倆仨,她還真供不起。
大饑荒之年,能以吃個八成飽已經不錯了,像小叔那樣吃,簡直是浪費。
有隊上食堂裏的稀飯和牛眼窩頭,臘梅決定只在中午給他們一人一個。細水長流,既不餓肚子,也吃不很飽。
由於糧食有數,盡管心疼父母,她也只能做到這樣!
每次送十一個窩頭,母親馬惠恩留下七個,讓孩子給北屋送過四個去。並說明這是白頭發老奶奶讓臘梅送過來的,是安人給,一人一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此時隊上的糧囤裏,玉米也不過兩千多斤,小麥三、兩百斤。
臘梅手裏,搶收的加上用賣嫩玉米的錢買的兩千六百來斤,也就五千多斤和一千多斤玉米穗兒。再就是給父母親準備的一千多斤玉米了。
給隊上的是給隊上的,給父母的就是給父母的,她命令自己一定要做到公私分明。
自己重生的目的,就是為了回到父母親身邊,回報父母親的養育之恩。
由於情況特殊,重生在一個小傻妮兒身上,受到了隊上的特殊照顧。隊上的困難她也一定要管。
這兩下裏的恩情她都要回報。但要做到公私分明,讓自己心裏平靜。
隊上的糧食,囤裏的加上她手裏的,也過不去一萬斤。按現在的吃法,也就兩個月的口糧,還得說省著吃。
歷史上的五九年可是大饑荒之年。由於幹旱,小麥顆粒無收,秋糧大幅度減產,只收了點兒晚秋作物。這點兒糧食對一年的大饑荒來說,實在是微不足道。
往外隨了幾天,由於隨一點兒少一點兒,手裏的糧食眼看著下,臘梅心疼了。
為了讓隊上的糧食延長的長一些時間,讓社員們每天都能吃上頓糧食飯,臘梅把每天隨改成了隔日隨或者三天一隨。
保管鄭金棟每天都在密切關註著隊上囤裏的糧食,哪天增長了,增長了多少;哪天沒增長,都記得清清楚楚。
“這幾天給的不多了。”保管鄭金棟找到隊長王貴蘭:“囤裏的玉米下去的‘噌噌’滴,有時兩天,有時三天見長一回。”
王貴蘭“吧嗒”“吧嗒”抽幾口旱煙袋,吐出一片濃煙。然後磕了磕煙袋鍋兒,下狠心說:“告訴食堂裏,蒸的窩頭小一點兒!”
“提留呢?”鄭金棟提醒。
王貴蘭搖搖頭:“還沒聽說哪個隊要了來哩。去年我偷偷讓臘梅給算了算卦,白頭發老奶奶說要不來了。不過我想去試試。萬一有希望,也是隊上的福氣。”
過去他希望白頭發老奶奶算的卦準,這一回卻希望不準。他真希望能把提留要回來。六、七千斤呢,省著吃能吃兩個月。
要是要不來,白頭發老奶奶再不給,或者給的少了,這個蠟可就坐大發啦!
這時,王店村各個生產隊都沒糧食吃了。在一次村委會開各小隊隊長會議的時候,各隊隊長們都聯合起來,一塊兒向大隊反映,要求大隊向公社要回過去上交的提留。
大隊支書去了公社,卻被公社書記罵了一頓:“你們是種地的,卻跑來給公社領導要糧食?公社是種糧食的地方嗎?別說公社裏,就是縣裏、署裏,也種不出糧食來。
“種糧食的向不種糧食的要糧食吃,我說你是腦子進水了,還是別有用心。”
村支書為村裏的事受了氣,自是要發出來,回來把各隊隊長罵了個狗血淋頭。
隊長們挨了村支書的罵,一個個腿都軟了:罵是小事,不返還提留,這一大春天吃什麽?
沒有辦法,王貴蘭只好命令夥房把窩頭小了再小,最後成了名副其實的牛眼窩頭,一口就能吃完。
仍然是大人兩個,小孩子一個。大飯量的人連半飽也吃不了。人們的怨言更大了。
隊長王貴蘭也不解釋,任人們磨叨。因為他越解釋,人們的怨氣就會越大。
盡管有牛眼窩頭吃,人們連半飽也吃不了。便到處找去年扔的爛白菜幫子、根達菜疙瘩、地裏剛剛鉆出來的野菜芽兒,洗凈剁碎,到食堂的大鐵鍋裏煮熟,摻在稀粥裏吃。
來夥房煮野菜的人越來越多,就連隊長王貴蘭、保管鄭金棟的女人,也端了野菜來食堂裏挨個。人們你吵我嚷,你爭我奪,夥房裏經常亂成一鍋粥。
有的都快做晌午飯了,還輪不到她煮早晨的野菜,氣得在庭院裏跺著腳地罵。
母親馬惠恩也端著洗幹凈的野菜來食堂煮。
臘梅看在眼裏,疼在心裏。但她沒有金手指,弄不來更多的糧食,而自己手裏的糧食又有數,只能一點兒點兒往外隨,而且隨一點兒少一點兒。
但臘梅清楚,就是這個生活水平,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。
母親那邊她手裏倒是有糧食。去年折騰買賣賺了一千多塊錢,她全給他們買成了玉米,就是預備著今年春天添補他們的。食堂已經吃不飽飯,到了往外添補的時候了。
現在家裏沒有鍋竈,要添補,只能自己在前世自己租賃的家裏做熟了,再往這邊拿。
好在現在天氣還不熱,空間通道也有保鮮作用,蒸一鍋幹糧能吃幾天。
更難得的是,前世自己租賃的家,就是現實中老家東邊的閑院兒。臘梅只需在空間通道裏來回穿過,就能從前世來到現實中老家的東邊——也就是後來自己的家、五十年以後王貴勇租賃給自己的宅院。
閑院兒是在胡同頭上,很少有人經過,這又為臘梅來回穿越提供了隱蔽場所。然後再從大門裏進老家,方便的很。
臘梅在前世加工了幾十斤玉米面,用前世王曉葉給的面粉做酵子,用溫開水把玉米面燙一下,和上發開的稠酵子,略餳了餳,蒸了一鍋發面窩頭。
由於是白面酵子,蒸出來的窩頭既有小麥粉的清香,又有玉米面的甘甜,比白面饅頭不在以下。
五印鍋蒸兩屜,一鍋也能蒸四十多個。但臘梅不敢一下全給了母親。不是怕母親浪費,而是怕再像黃面窩窩那樣,被小叔的大嘴一頓吃上倆仨,她還真供不起。
大饑荒之年,能以吃個八成飽已經不錯了,像小叔那樣吃,簡直是浪費。
有隊上食堂裏的稀飯和牛眼窩頭,臘梅決定只在中午給他們一人一個。細水長流,既不餓肚子,也吃不很飽。
由於糧食有數,盡管心疼父母,她也只能做到這樣!
每次送十一個窩頭,母親馬惠恩留下七個,讓孩子給北屋送過四個去。並說明這是白頭發老奶奶讓臘梅送過來的,是安人給,一人一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